牛黄

牛黄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牛黄
拼音拼读
niú huáng
药材别名
丑宝、犀黄
英文名称
calculus bovis
功效分类
息风止痉药
药用部分
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
动植物形态
大型家畜。体高大壮实,各部发育匀称,头大额广、鼻阔口大。上唇上部有2个大鼻孔,其间皮肤光滑,称为鼻镜。眼极大,头上有角1对,左右分开,角之长短、大小因品种而异。全身被短毛,绝大部分为黄色,但由于品种不同,毛色也有很大的差异。四肢健壮,蹄趾坚硬,尾较长。雌性有乳头2对。
产地分布
草食性动物,性格温顺,生长较快。我国各地均有饲养。
采收加工
全年均产。宰牛时注意检查胆囊、胆管及肝管等处有无结石,若有,立即取出,去净附着的薄膜。将牛黄用通草丝、灯心草、棉花或纱布裹上,外用毛边纸包好,置阴凉处,至半干时用红线扎好,以防破裂,阴干。忌风吹、日晒、烘烤。
药材性状
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0.6~3厘米,少数呈管状或碎片。表面红黄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水液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性味归经
性凉,味甘。归心经、肝经。
功效作用
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息风止痉药。
临床应用
用量0.15~0.35克,多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用治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
药理研究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镇痛、解热、抗惊厥的作用;强心,改善心功能,治疗多种心律失常,扩张外周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显著持久的降低血压,尚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胆汁分泌及保护实验性肝损伤,对平滑肌主要表现为解痉作用,其能收缩子宫平滑肌;具有祛痰镇咳,兴奋呼吸作用;增加末梢血内的红细胞;具有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氧化及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实验表明,牛黄具有抗心肌损伤及降压作用,并有利胆及保肝作用。此外,能助脂肪消化,使胰酵素活化,并可与多种有机物结合成稳定的化合物,而起到解毒作用。牛黄一直是通过天然获得,进口较多,价格较昂贵。现采用“体外培育牛黄”技术,使市场需求得到缓解。人工牛黄的性状、结构、成分、含量、药效及临床疗效均与天然牛黄同。
化学成分
天然牛黄含胆汁酸,其中主要含胆酸、胆甾醇、麦角甾醇、脂肪酸、卵磷脂、胆红素、胆绿素、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维生素D及钙、镁、铁、铜、锌等矿质元素。
使用禁忌
脾虚便溏及孕妇慎服。
配伍药方
①治痘疹毒气入骨,便血日夜无度,腹痛啼哭:郁金30克,牛黄3克。上研匀细。每二岁儿1.5克,浆水半盏,煎至三分,和滓温服,日二。(《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牛黄散)
②治胎毒疮疖及一切疮疡:牛黄9克,甘草、金银花各30克,草紫河车15克。上为末,炼蜜丸,量儿服。(《保婴撮要》牛黄解毒丸)
③治伤寒咽喉痛.心中烦躁,舌上生疮:牛黄(研)、朴硝(研)、甘草(炙、锉)各30克,升麻、山栀子(去皮)、芍药各15克。捣研为细散,再同研令匀。每服3克,食后煎姜蜜汤,放冷调下。(《圣济总录》牛黄散)
④治鹅口疮:牛黄、硼砂、雄黄、黄连(酒炒)各0.6克。上研细末,乳调,鹅毛扫入口中。数次即效。(《医方一盘珠》牛黄散)
⑤治酒糟鼻:牛黄末。水调敷之。(《普济方》)
⑥治初生胎热或身体黄者,兼治腹痛夜啼:牛黄一豆大,入蜜调膏。乳汁化开,时时滴儿口中。(《纲目》引《钱氏小儿方》)
⑦治小儿疟疾烦热:牛黄0.3克,杏仁0.3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上件药同研如膏,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温水下三丸,日三服。(《圣惠方》牛黄丸)
相关中药材推荐

野马追 yě mǎ zhuī
化痰止咳平喘。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雄黄 xióng huáng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属杀虫止痒药。

猪苓 zhū líng
利尿渗湿。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土党参 tǔ dǎng shēn
健脾益气,补肺止咳,下乳。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葱白 cōng bái
发表,通阳,解毒,杀虫。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千年健 qiān nián jiàn
祛风湿、健筋骨。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党参 dǎng shēn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凌霄花 líng xiāo huā
行气祛瘀、凉血祛风。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乳香 rǔ xiāng
调气活血、定痛、消肿、生肌。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淫羊藿 yín yáng huò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