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龙

穿山龙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穿山龙
拼音拼读
chuān shān lóng
药材别名
穿龙骨、穿地龙、穿山骨、狗山药
英文名称
Rhizoma Dioscoreae Nipponicae
功效分类
祛风湿强筋骨药
药用部分
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的根茎。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根茎横走,木质,很硬,呈稍弯曲的圆柱形,多分枝,外皮黄褐色,易成片状剥离。茎左旋,圆柱形,近无毛。单叶互生,叶片掌状心形,顶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作不等大的三角状浅裂、中裂或深裂,顶端叶片近于全缘,上面黄绿色,有光泽,无毛或有稀疏的白色细柔毛,尤以脉上较密。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穗状,腋生,基部常2~4花簇生,顶端花常单生,雌花序穗状,花常单生。蒴果,具3翅。种子每室2粒,四周种翅膜质,略呈长方形,长约宽的2倍。
产地分布
生于海拔300~2000米的山坡、林边或灌木丛中。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
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挖,以秋季为好。挖取根茎,除去地上部分、须根和外皮(栓皮),晒干。粉碎加工时,注意防护,以免发生过敏反应。
药材性状
类圆柱形,稍弯曲,常有分枝,长10~15厘米,直径0.3~1.5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棕黄色,有不规则纵沟,并有点状根痕及偏于一侧的突起的茎痕,偶有膜状浅棕色外皮和细根。质坚硬,断面平坦,白色或黄白色,散有淡棕色维管束小点。气微,味苦涩。
性味归经
性温,味甘、苦。归肝经、肾经、肺经。
功效作用
活血舒筋、祛风止痛、止咳、平喘、祛痰。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临床应用
用量干品9~15克,鲜品30~45克,治疗腰腿疼痛、筋骨麻木、跌打损伤、闪腰岔气、咳嗽喘息。民间用本品泡酒煎服,治疗筋骨麻木、风湿痹痛;穿山龙注射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近期疗效好,副作用小;四川生物研究所用复方穿山龙冠心灵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药理研究
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能降低兔动脉压,减慢心率,增大心肌收缩力,增加24小时的尿量,改善冠脉流量,并能显著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增强免疫功能,抗流感病毒作用等。穿龙薯蓣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甩薯蓣总皂苷能使正常猫及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血浆胆固醇下降,减轻主动脉脂质浸润;水煎剂具抗菌、抗病毒作用;复方注射液可用于老年慢性气管炎;提取物及总皂苷可使离体和在体蛙心收缩加强,血管扩张。毒性:小鼠静注总皂苷LD50为750毫克/千克。
化学成分
主根含薯蓣皂苷、薯蓣皂苷元、纤细薯蓣皂苷、穗菝葜甾苷等多种成分。
使用禁忌
有小毒,粉碎加工时,注意防护,以免发生过敏反应。
配伍药方
①治腰腿酸痛,筋骨麻木:新鲜穿山龙根茎60克。水一壶,可煎用5~6次,加红糖服用效力更佳。(《东北药用植物志》)
②治劳损:穿山龙15克。水煎冲红糖、黄酒。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大骨节病,腰腿疼痛:穿山龙60克,白酒500克,浸泡7天。每服30克,每天二次。(《河北中药手册》)
④治闪腰岔气,扭伤作痛:穿山龙15克。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⑤治疟疾:穿山龙9克,青蛙七、野棉花各6克。发病前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⑥治痈肿恶疮:鲜穿山龙、鲜苎麻根等量。捣烂敷患处。(《陕西中草药》)
⑦治慢性气管炎:穿山龙15克。水煎服。(《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
⑧治风湿热:穿山龙根状茎9克。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相关中药材推荐

广金钱草 guǎng jīn qián cǎo
清热除湿、利尿通淋。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湿通淋药,主要具有利尿排石、利胆、抗炎的作用;另外,还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抗菌、促智作用。多糖成分对尿路结石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是治疗结石的有效成分之一。

土鳖虫 tǔ biē chóng
破瘀血,续筋骨。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疗伤药。

枫香脂 fēng xiāng zhī
活血止痛、解毒、生肌、凉血。属拔毒生肌药。

灯心草 dēng xīn cǎo
清心火、利小便。属利水渗湿药分类下的利尿通淋药。

九香虫 jiǔ xiāng chóng
行气止痛、温肾壮阳。属理气药。

淡豆豉 dàn dòu chǐ
解表、除烦、宣发郁热。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淡竹叶 dàn zhú yè
清热除烦、利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秦艽 qín jiāo
祛风湿、退虚热、舒筋止疼。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清热药。

红景天 hóng jǐng tiān
益气活血,通脉平喘。属补益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稻芽 dào yá
和中消食、健脾开胃。属消食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