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

益母草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益母草
拼音拼读
yì mǔ cǎo
药材别名
益母、茺蔚茎、益明、坤草、臭秽、月母草、益母艾
英文名称
leonurus
功效分类
活血调经药
药用部分
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Sweet.的地上部分。
动植物形态
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茎方形。叶对生。轮伞花序,花冠唇形,紫红色或淡红色;雄蕊4,2强;子房上位4裂,柱头2裂。坚果棕色,三角形。花期6~9月,果期9~10月。
产地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路旁等处。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收加工
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切段,晒干。
药材性状
茎方柱形,直径约5毫米。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密被糙伏毛;质脆,断面中部有髓。叶交互对生,皱缩破碎,完整者下部叶掌状3裂,中部叶分裂成多个长圆形线状裂片,上部叶羽状深裂或浅裂成3片。轮伞花序腋生,花紫色,多脱落,花序上的苞片全缘或具稀齿。花萼宿存,筒状,黄绿色,萼内有小坚果4个。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心经、膀胱经。
功效作用
活血调经、利尿消肿。属活血化瘀药分类下的活血调经药。
临床应用
用量9~30克;鲜品12~40克。用治妇女血瘀的痛经、闭经、经行不畅、产后瘀阻腹痛;水肿、小便不利等。
药理研究
具有兴奋子宫、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微循环、扩张外周血管及降低血压等作用,还有利尿及抑制皮肤真菌等作用。具有收缩子宫平滑肌的作用;能显著增加缺血性心肌冠脉流量及减慢心率;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小剂量兴奋呼吸中枢,大剂量抑制;小剂量能使离体肠管紧张性弛缓,振幅扩大,大剂量则振幅变小,而频率增加;治疗缺血型初发期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显著效果,可见尿量显著增加。对神经肌肉标本呈箭毒样作用。在试管内具有一定的抑制皮肤真菌作用。在较高浓度时能使血悬液发生溶血作用。
化学成分
全草含益母草碱、水苏碱、益母草定及益母草二萜、前益母草二萜,地上部分含挥发油。
使用禁忌
阴虚血少、月经过多、寒滑泻利者及孕妇禁服。
配伍药方
①治痛经:益母草30克,香附9克。水煎,冲酒服。(《福建药物志》)
②治产后瘀血痛:益母草、泽兰各30克,红番苋120克,酒120毫升。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③治小儿疳痢,痔疾:益母草叶煮粥食之,取汁饮之亦妙。(《食医心鉴》)
④治小儿鼻疳痒:益母草根末0.3克,麝香3克,淀粉0.3克,密陀僧0.3克。上药都研令细,干贴鼻内立效。(《圣惠方》)
⑤治耳聋:益母草一握(洗)。上研取汁,少灌耳中。(《圣济总录》)
⑥治产后恶露不下:益母草,捣,绞取汁。每服一小盏,入酒一合,暖过搅匀服之。(《圣惠方》)
⑦治疗肿至甚:益母草茎叶,捣烂敷疮上,又绞取汁五合服之,即内消。(《圣惠方》)
相关中药材推荐

野马追 yě mǎ zhuī
化痰止咳平喘。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雄黄 xióng huáng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属杀虫止痒药。

猪苓 zhū líng
利尿渗湿。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土党参 tǔ dǎng shēn
健脾益气,补肺止咳,下乳。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葱白 cōng bái
发表,通阳,解毒,杀虫。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千年健 qiān nián jiàn
祛风湿、健筋骨。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党参 dǎng shēn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凌霄花 líng xiāo huā
行气祛瘀、凉血祛风。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乳香 rǔ xiāng
调气活血、定痛、消肿、生肌。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淫羊藿 yín yáng huò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