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五加

刺五加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刺五加
拼音拼读
cì wǔ jiā
药材别名
刺楸树根、刺拐棒、老虎镣子、刺木棒、坎拐棒子
英文名称
acanthopanax root
功效分类
补气药
药用部分
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r.et Maxim.)Harms的根及根皮。
动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高达2米。茎通常密生细长倒刺。掌状复叶,互生,叶柄具细刺或无刺,被疏毛或无毛,小叶5,小叶柄被褐色毛,小叶椭圆状倒卵形至长圆形,先端渐尖或突尖,基部楔形,边缘具尖锐重锯齿或锯齿,上面稍被短毛或无毛,下面沿脉上密生淡褐色毛。伞形花序顶生,花多而密,花萼绿色,花瓣5。核果浆果状,近球形或卵形。
产地分布
生于山地林下及林缘。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等地。
采收加工
人工栽培的分蘖株生长3~4年后采收,实生苗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采收。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或春季树液流动前采收根、根茎,去掉泥土,切成长30~40厘米的段,晒干后捆成小捆,或切成长5厘米的小段,晒干后装袋保存。有的地区于夏、秋季挖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后,放干燥处贮存。
药材性状
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直径1.4~4.2厘米,有分枝,上端可见不定芽发育的细枝,下部与根相接,表面灰棕色,有纵皱,弯曲处常有密集的横皱纹,皮孔横长,微突起而色淡。根圆柱形,多分枝,直径0.3~1.5厘米,表面纵皱明显,皮孔可见。质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辛,稍苦。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微苦。归脾经、肾经、心经。
功效作用
益气健脾、补肾安神。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临床应用
用量9~27克,治疗脾肾阳虚、腰膝酸软、体虚乏力、失眠、多梦、食欲不振。治跌打损伤:鲜刺五加根120克,土鳖虫3克,酒煎内服;治肠风下血:刺五加、漏芦根,炖猪大肠服。
药理研究
毒性:皮下注射总苷LD50为14.5克/千克,总黄酮腹腔给药LD50为89.8毫克/千克。刺五加有明显镇静作用,能改善大脑的兴奋、抑制过程,增强学习记忆力,提高工作效率;对心血管系统有作用;能抗肿瘤;具适应原样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抗疲劳、耐缺氧、抗高低温、抗放射、抗应激,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功能,抗炎,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内分泌功能紊乱,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及心肌耗氧指数,降低心肌氧利用率,可降低血压,减少心梗的范围,保护心肌缺血,止咳祛痰,增强代谢及促进组织再生,抗菌、抗病毒,具有解毒等作用。
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有多种糖苷,有类似人参根中皂苷的生理活性。另含2,6-二甲氧基苯醌、白桦脂酸、肉豆蔻酸、咖啡酸、绿原酸、刺五加苷A、刺五加苷B(丁香苷)、刺五加苷C、刺五加苷D、刺五加苷E、刺五加酮等成分。
使用禁忌
阴虚火旺者慎服。
配伍药方
①治小儿筋骨痿软,行走较迟:五加皮9克,茜草、木瓜、牛膝各6克。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②治风湿疼痛:五加皮15克,水煎服,或加黄酒泡服。(《甘肃中草药手册》)
③治风湿关节炎,关节拘挛疼痛:a.五加皮9克,独活6克,防风6克,桑枝9克,威灵仙9克,水煎服。(《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b.穿山龙、白鲜皮、五加皮各15克,白酒泡24小时,日服10毫升。(《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④治脚气浮肿:五加皮12克,黄芪30克。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⑤治水肿,小便不利:五加皮、陈皮、生姜皮、茯苓皮、大腹皮各9克。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
相关中药材推荐

野马追 yě mǎ zhuī
化痰止咳平喘。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雄黄 xióng huáng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属杀虫止痒药。

猪苓 zhū líng
利尿渗湿。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土党参 tǔ dǎng shēn
健脾益气,补肺止咳,下乳。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葱白 cōng bái
发表,通阳,解毒,杀虫。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千年健 qiān nián jiàn
祛风湿、健筋骨。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党参 dǎng shēn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凌霄花 líng xiāo huā
行气祛瘀、凉血祛风。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乳香 rǔ xiāng
调气活血、定痛、消肿、生肌。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淫羊藿 yín yáng huò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