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冬虫夏草
拼音拼读
dōng chóng xià cǎo
药材别名
虫草、冬虫草、夏草冬虫
英文名称
Cordyceps sinensis
功效分类
补阳药
药用部分
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动植物形态
寄生在居于土中的蝙蝠蛾科昆虫草蝙蝠蛾的幼虫体内,冬季菌丝侵入虫体,吸取其养分,致使幼虫全体充满菌丝而死;夏季自虫体头部生出子座,露出土外;子座单生,呈细长棒球棍状,头部稍膨大呈窄椭圆形,与柄部近等长或稍短,表面深棕色,断面白色;柄基部留在土中与幼虫头部相连,幼虫深黄色,细长圆柱状,长3~5厘米。有20~30环节,腹面有足8对,形略如蚕。
产地分布
多生于高寒山区、草原、河谷、草丛中。分布于青海、四川、甘肃等地。
采收加工
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六七成千,除去纤维状的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药材性状
由虫体与从虫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虫体似蚕,长3~5厘米,直径0.3~0.8厘米;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有环纹20~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细长圆柱形,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类白色。气微腥,味微苦。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归肺经、肾经。
功效作用
补肺益肾、止血,化痰。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
临床应用
用量3~9克,水煎服,或入丸散。用治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
药理研究
调节免疫功能,有使免疫功能增强或减弱的双相调节作用;具有较强的抗癌作用;使心率减慢,但心输出量却显著增加;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的扩张作用,有平喘和祛痰作用;可使空腹血糖升高;影响内分泌系统,还有抗炎、镇静及抗惊厥作用;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保护肾功能,还具有防辐射、抗突变的作用;能提高细胞吞噬功能,增强心血管和机体免疫机能,还具有抗心律失常等功能。
化学成分
含胆固醇、腺苷、麦角固醇、粗蛋白、氨基酸、脂肪、D-甘露醇、冬虫夏草环肽A、半乳甘露聚糖、虫草菌素、虫草酸、麦角甾醇、虫草多糖、生物碱、尿嘧啶、腺嘌呤、腺嘌呤核苷、维生素B12和多种微量元素。虫草酸和虫草菌素是虫草的主要活性物质。
使用禁忌
有表邪者慎用。
配伍药方
①治肺结核咳嗽、咯血,老年虚喘:冬虫夏草30克,贝母15克,百合12克。水煎服。(《河北中草药》)
②治肾虚腰痛:冬虫夏草30克,枸杞子30克。黄酒1千克,浸泡1星期。每次1小盅,日服2次。(《河北中草药》)
③治贫血,病后虚弱,阳痿,遗精:黄芪30克,冬虫夏草15克。水煎服。(《河北中草药》)
④治病后虚损:冬虫夏草三五枚,老雄鸭一只,去肚杂,将鸭头劈开,纳药于中,仍以线扎好,酱油、酒如常蒸烂食之。(《纲目拾遗》)
相关中药材推荐

广金钱草 guǎng jīn qián cǎo
清热除湿、利尿通淋。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湿通淋药,主要具有利尿排石、利胆、抗炎的作用;另外,还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抗菌、促智作用。多糖成分对尿路结石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是治疗结石的有效成分之一。

土鳖虫 tǔ biē chóng
破瘀血,续筋骨。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疗伤药。

枫香脂 fēng xiāng zhī
活血止痛、解毒、生肌、凉血。属拔毒生肌药。

灯心草 dēng xīn cǎo
清心火、利小便。属利水渗湿药分类下的利尿通淋药。

九香虫 jiǔ xiāng chóng
行气止痛、温肾壮阳。属理气药。

淡豆豉 dàn dòu chǐ
解表、除烦、宣发郁热。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淡竹叶 dàn zhú yè
清热除烦、利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秦艽 qín jiāo
祛风湿、退虚热、舒筋止疼。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清热药。

红景天 hóng jǐng tiān
益气活血,通脉平喘。属补益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稻芽 dào yá
和中消食、健脾开胃。属消食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