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

荨麻
荨麻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荨麻
拼音拼读
xún má
药材别名
螫麻子、小荨麻、哈拉海
英文名称
nettle
功效分类
息风止痉药
药用部分
荨麻科植物麻叶荨麻Urtica cannabina L.的全草。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高达150厘米,有棱,生螫毛和紧贴的微柔毛,叶对生,叶片轮廓五角形,3深裂或3全裂,1回裂片再羽状深裂,两面疏生短柔毛,下面疏生螫毛,托叶离生,狭三角形。雌雄同株或异株,同株者雄花序生于下方。雄花序多分枝;雄花花被片4,雄蕊4枚;雌花花被片4深裂,花后增大,包着果实,有短柔毛和少数螫毛,柱头画笔头状。瘦果扁卵形,灰褐色,光滑。花期7~8月,果期8~9月。
产地分布
生于林缘、沟边、路旁等处。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
药材性状
茎有棱,生螫毛和紧贴的微柔毛,叶对生,叶片轮廓五角形,长4~ 12厘米,宽3.5~12厘米,3深裂或3全裂,1回裂片再羽状深裂,两面疏生短柔毛,下面疏生螫毛,托叶离生,狭三角形。
性味归经
性温,味苦、辛。有小毒。归经未知。
功效作用
祛风定惊、消食通便。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息风止痉药。
临床应用
用于风湿关节痛、产后抽风、小儿惊风、小儿麻痹后遗症、高血压、消化不良、大便不通;外用治荨麻疹初起、蛇咬伤。煎汤内服,用量3~9克,外用适量,捣汁外搽或煎水洗患处。
药理研究
研究表明,它具有抗炎、镇痛、抗风湿等作用,且可用于治疗风湿病、前列腺炎等多种疾病,这些作用与其富含的多种活性成分密切相关。因此,荨麻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化学成分
全草含多种维生素、鞣质;茎皮含蚁酸、丁酸及有刺激作用的酸性物质等。
使用禁忌
服用不当易造成上吐下泻。
配伍药方
中药材荨麻在药物配方中有一定的应用,以下是一则相关的药物配方及其出处: 配方:荨麻、苍耳草各适量。将上两味药以水煎煮,去渣取汁。每天服用1剂,分2次服用。此方具有祛风除湿、解毒止痒的功效,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皮肤瘙痒等病症。 出处:该配方来源于民间验方,具体出处难以考证。

相关中药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