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子

瓦楞子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瓦楞子
拼音拼读
wǎ léng zǐ
药材别名
蚶壳、瓦垄子、魁蛤壳、瓦屋子、蚶子壳、瓦垄蛤皮、血蛤皮
英文名称
concha arcae
功效分类
清化热痰药
药用部分
蚶科动物毛蚶Arca subcrenata Lischke、泥蚶Arca gran.osa Linnaeus或魁蚶Arca injlata Reeve等同属数种的贝壳。
动植物形态
贝壳大,斜卵圆形,极膨胀,左右两壳稍不等,壳顶膨胀,稍接近,壳前端钝圆,向后渐变狭,背后方斜下,壳上具放射肋纹42~48条(常43条),光滑而整齐,肋纹与肋间沟宽度相等,壳表面被有棕色外皮及毛,极易脱落。壳内面白色,近顶部处略带灰色,边缘厚,具有与壳表放射肋及沟相当而突出的长形齿,无放射肋纹,但有极细弱的放射条纹。铰合部直,铰合齿约70枚,自两端向中央渐细密,外套痕与闭壳肌痕均明显,前闭壳肌痕较小,近似圆形,后者略大,似方形,外套膜边缘厚,有褶襞。
产地分布
生活于浅海数十米深的软泥或泥沙质海底中。分布于我国沿海各地,以渤海湾产量最大。
采收加工
春秋两季采收,于退潮时到浅海泥沙中拾捕,洗净泥沙,煮熟,肉供食用,将壳晒干即可。
药材性状
略呈三角形或扇形,长7~9厘米,高6~8厘米。壳外面隆起,有棕色绒毛或已脱落;壳顶突出,向内卷曲;自壳顶向腹面有延伸的放射肋42~48条。壳内面平滑,白色,壳缘有与壳外面直棱相对应的凹陷,铰合部具铰齿1列。质坚。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
性平,味咸。归肺经、胃经、肝经。
功效作用
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临床应用
用量9~15克,宜先煎;外用研末调敷。用治顽痰积结、黏稠难咯、瘿瘤、瘰疬、癥瘕痞块、胃痛泛酸。
药理研究
实验表明,复方瓦楞子冲剂抗消化溃疡面愈合作用优于甲氰咪胍,具有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生长的作用,其抑菌能力亦优于甲氰咪胍。
化学成分
含大量碳酸钙、少量磷酸钙。尚含少量镁、铁、硅酸盐、硫酸盐、氯化物及有机质。
使用禁忌
无瘀血痰积者勿用。
配伍药方
①治胃痛吐酸水,噫气,甚则吐血者:瓦楞子(醋煅七次)270克,乌贼骨180克。广陈皮90克(炒)。研极细末,每日三次,每次服6克,食后开水送下。(《经验方》)
②治急性胃炎:煅瓦楞子9克,良姜3克,香附6克,甘草6克。共研末。每服6克,日服2次。(《青岛中草药手册》)
③治痰饮:瓦楞子壳,不拘多少,炭火煅,研末,候栝篓黄熟时,正捣和瓦粉作饼子,晒干为末。用蜜汤调3克,或入诸药为丸,其效过于海粉多矣。(《古今医统》)
④治烧烫伤:煅瓦楞子研成细末,加冰片少许,用香油调匀,涂患处。(《山东药用动物》)
⑤治皮肤刀伤及冻疮溃疡:瓦楞子30克,冰片15克。共研末外敷。(《青岛中草药手册》)
⑥治外伤出血:煅瓦楞子研末外敷。(《青岛中草药手册》)
相关中药材推荐

野马追 yě mǎ zhuī
化痰止咳平喘。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雄黄 xióng huáng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属杀虫止痒药。

猪苓 zhū líng
利尿渗湿。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土党参 tǔ dǎng shēn
健脾益气,补肺止咳,下乳。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葱白 cōng bái
发表,通阳,解毒,杀虫。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千年健 qiān nián jiàn
祛风湿、健筋骨。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党参 dǎng shēn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凌霄花 líng xiāo huā
行气祛瘀、凉血祛风。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乳香 rǔ xiāng
调气活血、定痛、消肿、生肌。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淫羊藿 yín yáng huò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