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核

橘核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橘核
拼音拼读
jú hé
药材别名
橘子仁、橘子核、橘米、橘仁
英文名称
semen citri reticulatae
功效分类
理气药
药用部分
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种子。
动植物形态
小乔木,枝叶密茂,刺多,徒长枝的刺长达8厘米。叶色浓绿,质地颇厚,翼叶倒卵形,基部狭尖,长1~3厘米,宽0.6~1.5厘米,或个别品种几无翼叶。总状花序有花少数,有时兼有腋生单花,有单性花倾向,即雄蕊发育,雌蕊退化;花蕾椭圆形或近圆球形;花萼5或4浅裂,有时花后增厚,无毛或个别品种被毛;花大小不等,花径2~3.5厘米;雄蕊20~25枚,通常基部合生成多束。果圆球形或扁圆形,果皮稍厚至甚厚,难剥离,橙黄至朱红色,油胞大小不均匀,凹凸不平,果心实或半充实,瓢囊10~13瓣,果肉味酸,有时有苦味或兼有特异气味;种子多且大,常有肋状棱,子叶乳白色,单或多胚。花期4~5月,果期9~12月。
产地分布
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
果实成熟后收集,洗净,晒干,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药材性状
略呈卵形,长0.8~1.2厘米,直径0.4~0.6厘米。表面淡黄白色或淡灰白色,光滑,一侧有种脊棱线,一端钝圆,另端渐尖成小柄状。外种皮薄而韧,内种皮菲薄,淡棕色,子叶2,黄绿色,有油性。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
性平,味苦。归肝经、肾经。
功效作用
理气,散结,止痛。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
临床应用
用量3~9克,水煎服,或入丸、散。用治疝气疼痛,睾丸肿痛,乳痈乳癖。
药理研究
1.解热,用橘核煎剂给实验性发热的家兔灌胃(10克/公斤体重),有一定的解热作用,但较安基比林缓慢。2.对平滑肌,用橘核煎剂及浸剂对家兔的肠肌和子宫均有兴奋作用。3.抑菌,在抑菌试验中,对结核杆菌中度敏感。4.镇痛,用橘核对小白鼠(当用10克/公斤剂量时)未见有直接的镇痛作用。
化学成分
各种橘核都含脂肪油、蛋白质,其苦味成分为黄柏内酯和闹米林。
使用禁忌
体虚患者慎服。
配伍药方
①治㿗疝,卵核肿胀,偏有大小,或坚硬如石,或引脐腹绞痛,甚则肤囊肿胀,或成疮毒,轻则时出黄水,甚则成痈溃烂:炒橘核、海藻、昆布、海带、炒川楝子、桃仁(麸炒)各一两,厚朴(姜汁炒)、木通、枳实(麸炒)、炒延胡索、桂心、木香各半两。为细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腹盐酒或盐汤送下。(《济生方》橘核丸)
②治癀疝肿痛之初起者:橘核一钱半,桃仁五十枚,栀子一钱,川乌、吴茱萸各五分。各炒,为粗末,水煎服。(《杂病源流犀烛》)
③治妇女乳房起核,乳癌初起:青橘叶、青橘皮、橘核各15克。以黄酒与水合煎,每日2次温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④治腰痛:杜仲(炒)、橘核(炒)。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饯,不拘时,用盐酒调服。(《奇效良方》立安散)
⑤治腰痛经久不瘥:橘核(炒)、茴香(炒)、胡芦巴(炒)、巷茼子(炒)、破故纸(炒)、附子(炮),各等分。上为细末,酒煮麸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30~40丸,食前用盐汤送下。(《奇效良方》)
⑥治打扑腰痛,瘀血积蓄,痛不可忍:用橘核炒去皮,研细,每服二钱,洒调下。或用猪腰子一枚,去筋膜,破开入药,同葱白、茴香、盐,以湿纸包,煨熟,嚼下,温酒送之。(《赤水玄珠》橘核酒)
相关中药材推荐

野马追 yě mǎ zhuī
化痰止咳平喘。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雄黄 xióng huáng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属杀虫止痒药。

猪苓 zhū líng
利尿渗湿。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土党参 tǔ dǎng shēn
健脾益气,补肺止咳,下乳。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葱白 cōng bái
发表,通阳,解毒,杀虫。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千年健 qiān nián jiàn
祛风湿、健筋骨。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党参 dǎng shēn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凌霄花 líng xiāo huā
行气祛瘀、凉血祛风。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乳香 rǔ xiāng
调气活血、定痛、消肿、生肌。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淫羊藿 yín yáng huò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