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

木香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木香
拼音拼读
mù xiāng
药材别名
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
英文名称
elecampane
功效分类
理气药
药用部分
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高大草本。主根圆柱形,直径可达5厘米,表面褐色。茎上被稀疏短柔毛,基生叶大型,具长柄,叶片三角状卵形或长三角形,长30~100厘米,宽15~30厘米,基部心形,通常身叶柄下延成不规则分裂的翅状,边缘不规则浅裂或微波状,疏生短刺,两面有短毛,茎生叶较小,叶基翼状,下延抱茎。头状花序顶生及腋生,通常2~3个丛生于花茎顶端,头状花序直径约3厘米,总苞处约10层,三角状披针形或长披针形,外层最短,花全部管状,暗紫色,花冠5裂,雄蕊5,聚药,子房下位,花柱伸出花冠外,柱头二裂。瘦果线形,花期5~8月,果期9~10月。
产地分布
主要栽培于高山地区,原产印度,我国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有引种栽培,主产于四川、云南、湖北。
采收加工
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须根,切段,大的再纵剖成瓣,干燥后撞去粗皮。
药材性状
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长5~10厘米,直径0.5~5厘米。表面黄棕色至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纵沟及侧根痕。质坚,不易折断,断面灰褐色至暗褐色,屉边灰黄色或浅棕黄色,形成层环棕色,有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褐色点状油室。气香特异,味微苦。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苦。归脾经、胃经、大肠经、三焦经、胆经。
功效作用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属理气药。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用量3~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掺;调敷;或熬膏涂。用于胸胁、脘腹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煨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药理研究
有促进胃肠道蠕动、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抗菌、降糖、抗肿瘤等作用。
化学成分
根油主含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木香内酯、木香烯、木香酸、木香醇、a-环木香烯内酯,木午烯内酯、β-谷固醇、丁香苷等,含量达50%。根还含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天冬酰胺,棕榈酸,谷氨酸,甘氨酸,天冬酰胺,瓜氨酸,γ-氨基丁酸等20种氨基酸。
使用禁忌
脏腑燥热,阴虚津液不足者慎服。
配伍药方
①治一切气不和、走注痛:木香,温水磨浓,热酒调下。(《简便单方》)
②治内灼腹痛:木香、乳香、没药各1.5g。水煎服之。(《阮氏小儿方》)
③治肺不足,喘嗽不已:木香、防己各6克,杏仁9克。为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桑白皮汤下。如大便秘,加葶苈。(《卫生易简方》)
④治疮口不合:木香6克,黄丹、枯矾各15克,轻粉3克。上件,各另为细末,用猪胆拌匀,晒干,再研细。掺患处。(《医学统旨》生肌散)
⑤治腋臭:好醋浸木香,握腋下夹之。(《必效方》)
相关中药材推荐

野马追 yě mǎ zhuī
化痰止咳平喘。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雄黄 xióng huáng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属杀虫止痒药。

猪苓 zhū líng
利尿渗湿。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土党参 tǔ dǎng shēn
健脾益气,补肺止咳,下乳。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葱白 cōng bái
发表,通阳,解毒,杀虫。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千年健 qiān nián jiàn
祛风湿、健筋骨。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党参 dǎng shēn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凌霄花 líng xiāo huā
行气祛瘀、凉血祛风。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乳香 rǔ xiāng
调气活血、定痛、消肿、生肌。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淫羊藿 yín yáng huò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