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柏

石上柏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石上柏
拼音拼读
shí shàng bǎi
药材别名
大叶菜、梭罗草、龙鳞草、地梭草、金龙草、地侧柏
英文名称
Chinese cypress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
药用部分
来源于卷柏科植物深绿卷柏Selaginella doederlerinii Hieron.的全草。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常绿草本。主茎直立,高35厘米左右,有棱,常在分枝处着根;侧枝密,多回分枝。叶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二型,密生,中叶2行,矩圆形,龙骨状,具短刺尖,边缘有细齿,交互并列指向枝顶;侧叶2行,卵状矩圆形,钝头,上缘有微齿,下缘全缘,向枝的两侧斜展。孢子囊生于枝顶,常有2穗,四棱形;孢子叶卵状三角形,渐尖头,边缘有细齿,4列,交互覆瓦状排列;孢子囊圆形。
产地分布
生于密林下的酸性土壤上。主产于我国西南南部及东南各地。
采收加工
秋后采收,洗净,晒干。生用或鲜用。
药材性状
本品全体长20~30厘米。下部茎匍匐状,略呈压扁状,具棱线,常在节处着生细长的根,根端常为须状。主轴下部叶贴伏而生或有时脱落;上部多分枝,营养叶上面深黄绿色,下面淡灰黄绿色,二形,背腹各二列,主肋明显;侧叶(背叶)卵状矩圆形,顶端钝,两侧不对称,长4~5毫米,宽约2毫米,上缘有微锯齿;下缘全缘;中叶(腹叶)卵状矩圆形,端尖稍不对称,边缘具细齿。本品羽片较薄而柔韧。臭无,味淡。
性味归经
性凉,味甘、微苦、涩。归肺经、胃经、肝经。
功效作用
疏风、清肺止咳、解毒止痛、清肿抗癌、利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
用量15~30克(鲜品30~60克),煎服。外用适量,捣敷。用治外感咳嗽、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风湿痹痛、筋骨折伤、痈疮肿毒、湿热黄疸、绒毛膜上皮癌、肺癌、肝癌、咽喉癌及消化道癌等。
药理研究
对小白鼠肉瘤-180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实验性肝癌虽抑制作用不明显,但能明显延长动物生存天数;对改善矽肺症状,阻止和延缓病变进展的疗效与克矽平相当,而副作用较小。
化学成分
含生物碱类:大麦芽碱,大麦芽碱-O-α-L-吡喃鼠李糖苷,N-甲基酪胺O-α-L-P比喃鼠李糖苷,(E)-大麦芽碱-(6-O-肉桂酰-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苷。黄酮类:双黄酮化合物穗花杉双黄酮,橡胶树双黄酮,芹菜素。还含异茴芹(香豆)素,β-谷甾醇,硬脂酸。
使用禁忌
尚不明确,谨慎用药。
配伍药方
①治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眼结膜炎:石上柏30克,加猪瘦肉30克。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②治目赤肿痛:石上柏30克,千里光30克,蒲公英15克。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
③治风湿:大叶菜、瓦皮风等量。煎水熏洗。(《贵州民间药物》)
④治绒毛膜上皮癌、肺癌、咽喉癌及消化道癌症:石上柏300克。上药洗净,加水煎煮2次,每次各3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浓缩,加乙醇至含醇量为80%,静置24小时,过滤除去沉淀物,滤液回收乙醇,再浓缩成膏状,加入适量淀粉使成软材,制粒,干燥,压片。制得1000片,每片含原生药0.3克。口服,成人每次2.1克,每日3次。(《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石上柏片)
⑤治慢性肝炎:深绿卷柏、白花蛇舌草各30克。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相关中药材推荐

野马追 yě mǎ zhuī
化痰止咳平喘。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雄黄 xióng huáng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属杀虫止痒药。

猪苓 zhū líng
利尿渗湿。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土党参 tǔ dǎng shēn
健脾益气,补肺止咳,下乳。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葱白 cōng bái
发表,通阳,解毒,杀虫。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千年健 qiān nián jiàn
祛风湿、健筋骨。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党参 dǎng shēn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凌霄花 líng xiāo huā
行气祛瘀、凉血祛风。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乳香 rǔ xiāng
调气活血、定痛、消肿、生肌。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淫羊藿 yín yáng huò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