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勒

罗勒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罗勒
拼音拼读
luó lè
药材别名
千层塔、九层塔、丁香罗勒、熏草、燕草、蕙草、西王母菜、兰香、香佩兰、省头草
英文名称
Herba Ocimi Basilici
功效分类
辛温解表药
药用部分
唇形科植物罗勒Ocimum basilicum L.的全草。
动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全体芳香,高20~70厘米。茎方形,上部多分枝,表面通常紫绿色,被柔毛。叶对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粗锯齿或全缘,下面有腺点。轮伞花序顶生,呈间断的总状排列,每轮生花6朵,或更多;花轴长,密被柔毛;苞片卵形而小,边缘具毛;花萼管状,先端5裂,上面一片特大,近于圆形,其余4片较小,呈锐三角形;花冠二唇形,白色或淡红色,上唇4裂片几相等,裂片近圆形,边缘浅啮蚀状,下唇1片,椭圆形,全缘;雄蕊4,2强,均伸出花冠外,花药4室,靠合;子房4裂,花柱完全着生于子房底部,柱头2裂。小坚果4枚,卵形至矩圆形,暗褐色。花期4~7月,果期8~10月。
产地分布
野生于阴湿处,也有栽培。分布于云南、四川、广东、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全草,除去细根和杂质,切段,晒干。
药材性状
带果穗茎枝,呈不规则的段,叶片多已脱落。茎方形,表面黄绿色至黄褐色或带紫色,被柔毛;折断面纤维状,中央有白色髓部。花已凋谢,宿萼黄棕色,膜质,具5裂,内藏棕色小坚果。气芳香,味微苦,有辛凉感。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归肺经、脾经、胃经、大肠经。
功效作用
疏风行气、化湿消食、活血、解毒。属解表药下的辛温解表药。
临床应用
用量10~15克,煎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用治外感头痛、食胀气滞、脘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皮肤湿疹、隐疹瘙痒。
药理研究
罗勒水提取物、甲醇提取物有抗胃溃疡作用,罗勒水粗提取物有抗补体活性。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罗勒烯、α-哌烯、1,8-桉油素、芳樟醇、牻牛儿烯、柠檬烯等。其有效成分可能为挥发油,单用有效,亦入复方中用。
使用禁忌
有小毒,气虚血燥者慎用。
配伍药方
1.治风寒感冒,头痛胸闷:罗勒、生姜。煎水,红糖为引。(江西《中草药学》)
2.治夏季伤暑:香佩兰(罗勒)9克,滑石18克,甘草3克。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3.治胃痛腹胀:罗勒、延胡索、制香附各9克,生姜6克。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4.治牙疼:零陵香(净洗,软火炙燥),荜拨(洗,锉碎,火杴上炒燥)。上二味等分为末,先以炭一块为细末,揩痛处,连牙床并揩净,以药擦痛处,老人风蚛牙疼,小儿疳牙走马疳。悉治之。(《百一选方》立效散)
相关中药材推荐

海螵蛸 hǎi piāo xiāo
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青葙子 qīng xiāng zi
清肝、明日、退翳。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黄藤 huáng téng
清热解毒、泻火通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胆木 dǎn mù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蒲公英 pú gōng yīng
清热解毒,利尿散结。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莲子 lián zǐ
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

天仙藤 tiān xiān téng
行气活血、利水消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属收涩药分类下的敛肺涩肠药。

小叶莲 xiǎo yè lián
调经活血。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海风藤 hǎi fēng téng
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