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蠄蟧

飞天蠄蟧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飞天蠄蟧
拼音拼读
fēi tiān qín láo
药材别名
龙骨风、山蝓螃、大贯众、桫椤、刺桫椤、山棕、树蕨
英文名称
The flying bandit
功效分类
清热燥湿药
药用部分
桫椤科植物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Wall.ex Hook.)Tryon [Cyathea spinutosa Wall.ex Hook.]的茎干。
动植物形态
大型蕨类,主干高达2~6米,深褐色或浅黑色,外皮坚硬,有老叶脱落后留下的痕迹。叶丛生于主干顶端;叶柄和叶轴粗壮,深棕色,有密刺;叶片巨大,纸质,长1~3米,3回羽状分裂,羽片长矩圆形,先端长渐尖,羽轴下面无毛,但下部有疏刺,上面连同小羽轴疏生棕色卷曲有节的毛,小羽轴和主脉下面有略呈泡状的鳞片;小羽片羽裂几达小羽轴,裂片披针形,短尖头,有疏锯齿。叶脉分叉。孢子囊群生于小脉分叉点上凸起的囊托上,囊群盖近圆球形,膜质,初时向上包被囊群,成熟时裂开。
产地分布
生于溪边、林下或草丛中。分布于贵州、四川、广西、广东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砍下茎干,削去叶柄及外层硬质茎皮,晒干。产区多趁鲜时切成厚片,晒干。
药材性状
飞天蠄蟧药材多为斜切片,呈不规则圆形或半圆形,直径6~12厘米,厚0.5~1厘米。表面棕色,切面外层可见突出的大型叶柄残基,叶柄基部直径可达1~2厘米,周围边缘常有叶迹维管束排列成折叠状,形成波状弯曲而隆起的硬脊和纵沟,中央髓部灰棕色,皱缩,有棕红色小点散在。质坚硬。气微,味微苦涩。
性味归经
性平,味苦。有小毒。归肾经、胃经、肺经。
功效作用
清热止咳、祛风除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临床应用
用量15~30克,煎服或炖肉;外用:适量,煎水洗,或取鲜汁涂搽。用治肺热咳嗽、吐血、风火牙痛、风湿骨痛、腰痛。
药理研究
飞天蠄蟧水提物具有明显的中枢镇痛及一定的外周镇痛作用,并对急性炎症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飞天蠄蟧含生物碱、黄酮苷、酚类、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
使用禁忌
尚不明确。
配伍药方
1.治骨痛,腹痛,风火牙痛:飞天蠄蟧15克。水煎冲酒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2.治癣:飞天蠄蟧鲜汁。搽患处。(《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3.治肾虚腰痛:龙骨风(飞天蠄蟧)15克,杜仲藤9克,续断9克,红牛膝6克,五指牛奶9克,淫羊藿9克,巴戟9克。煎服及外洗。(《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相关中药材推荐

广金钱草 guǎng jīn qián cǎo
清热除湿、利尿通淋。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湿通淋药,主要具有利尿排石、利胆、抗炎的作用;另外,还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抗菌、促智作用。多糖成分对尿路结石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是治疗结石的有效成分之一。

土鳖虫 tǔ biē chóng
破瘀血,续筋骨。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疗伤药。

枫香脂 fēng xiāng zhī
活血止痛、解毒、生肌、凉血。属拔毒生肌药。

灯心草 dēng xīn cǎo
清心火、利小便。属利水渗湿药分类下的利尿通淋药。

九香虫 jiǔ xiāng chóng
行气止痛、温肾壮阳。属理气药。

淡豆豉 dàn dòu chǐ
解表、除烦、宣发郁热。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淡竹叶 dàn zhú yè
清热除烦、利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秦艽 qín jiāo
祛风湿、退虚热、舒筋止疼。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清热药。

红景天 hóng jǐng tiān
益气活血,通脉平喘。属补益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稻芽 dào yá
和中消食、健脾开胃。属消食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