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薤白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薤白
拼音拼读
xiè bái
药材别名
薤根、蕌头、小独蒜、野蒜、薤白头
英文名称
Allii Macrostemonis Bulbus
功效分类
理气药
药用部分
百合科植物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ge.或薤Allium chinense G.Don的鳞茎。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70厘米。鳞茎近球形,外被白色膜质鳞皮。叶基生,叶片线形,先端渐尖,基部鞘状,抱茎。花茎由叶丛中抽出,单一,直立,平滑无毛,伞形花序密而多花,近球形,顶生,花梗细,花被6,长圆状披针形,淡紫粉红色或淡紫色,雄蕊6枚,长于花被,花丝细长,雌蕊1枚,子房上位。蒴果。
产地分布
生于耕地杂草中及山地较干燥处。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采收加工
北方多在春季,南方多在夏、秋季采收。连根挖起,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用沸水煮透,晒干或烘干。须置干燥处,防潮防蛀。炒薤白:将净薤白置人锅内,文火炒至外表面呈现焦斑为度,取出放凉。
药材性状
呈不规则卵圆形,高0.5~1.5厘米,直径0.5~1.8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皱缩,半透明,有类白色膜质鳞片包被,底部有突起的鳞茎盘。质硬,角质样。有蒜臭,味微辣。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苦。归心经、肺经、胃经、大肠经。
功效作用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属理气药。
临床应用
用量5~9克,内服煎汤,或入丸散,治疗胸痹疼痛、痰饮咳喘、泻痢后重。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药理研究
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凝集;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抗氧化;抗菌等作用。
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薤白苷A、薤白苷D、薤白苷E、薤白苷F、甲基烯丙基二硫化物、二甲基二硫化物、2,4-二甲基噻吩、5-甲基-1,2,3,4-四噻烷等成分。
使用禁忌
阴虚及发热者慎服。
配伍药方
①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实(捣)一枚,薤白90克,半夏半升,白酒一斗。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瓜蒌薤白半夏汤)
②治肺气喘急:用薤白研汁饮之。(《卫生易简方》)
③治咽喉肿痛:薤白根,醋捣,敷肿处,冷即易之。(《圣惠方》)
④治扭伤肿痛:鲜薤白和红酒糟捣烂敷患处。(《福建药物志》)
⑤治头痛、牙痛:鲜薤白、红糖各15克。捣烂敷足掌心。(《福建药物志》)
相关中药材推荐

广金钱草 guǎng jīn qián cǎo
清热除湿、利尿通淋。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湿通淋药,主要具有利尿排石、利胆、抗炎的作用;另外,还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抗菌、促智作用。多糖成分对尿路结石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是治疗结石的有效成分之一。

土鳖虫 tǔ biē chóng
破瘀血,续筋骨。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疗伤药。

枫香脂 fēng xiāng zhī
活血止痛、解毒、生肌、凉血。属拔毒生肌药。

灯心草 dēng xīn cǎo
清心火、利小便。属利水渗湿药分类下的利尿通淋药。

九香虫 jiǔ xiāng chóng
行气止痛、温肾壮阳。属理气药。

淡豆豉 dàn dòu chǐ
解表、除烦、宣发郁热。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淡竹叶 dàn zhú yè
清热除烦、利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秦艽 qín jiāo
祛风湿、退虚热、舒筋止疼。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清热药。

红景天 hóng jǐng tiān
益气活血,通脉平喘。属补益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稻芽 dào yá
和中消食、健脾开胃。属消食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