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

猕猴桃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猕猴桃
拼音拼读
mí hóu táo
药材别名
藤梨、木子、猕猴梨、羊桃
英文名称
kiwi fruit
功效分类
利水消肿药
药用部分
猕猴桃科植物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的干燥成熟果实。
动植物形态
藤本。幼枝赤色,同叶柄密生灰棕色柔毛,老枝无毛;髓大,白色,片状。单叶互生;叶柄长达6厘米;叶片纸质,圆形、卵圆形或倒卵形,长5~17厘米,先端突尖、微凹或平截,基部阔楔形至心脏形,边缘有刺毛状齿,上面暗绿色,仅叶脉有毛,下面灰白色,密生灰棕色星状绒毛。花单生或数朵聚生于叶腋;单性花,雌雄异株或单性花与两性花共存;萼片5,稀为4,基部稍连合,与花梗被淡棕色绒毛;花瓣5,稀为4,或多至6~7片,刚开放时呈乳白色,后变黄色;雄蕊多数,花药背着;子房上位,多室,花柱丝状,多数。浆果卵圆形或长圆形,长3~5厘米,密生棕色长毛,有香气。种子细小,黑色。花期6~7月,果熟期8~9月。
产地分布
生长于山地林间或灌丛中,常绕于他物上。分布于中南及陕西、四川、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贵州、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
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采摘成熟果实,鲜用或晒干用。
药材性状
浆果近球形、圆柱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4~6厘米。表面黄褐色或绿褐色,被茸毛、长硬毛或刺毛状长硬毛,有的秃净,具小而多的淡褐色斑点,先端喙不明显,微尖。基部果柄长1.2~4厘米,宿存萼反折;果肉外部绿色,内部黄色。种子细小,长2.5毫米。气微,味酸、甘、微涩。
性味归经
性寒,味酸、甘。归胃经、肝经、肾经。
功效作用
解热,止渴,健胃,通淋。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30~60克;或生食,或榨汁饮。主治烦热,消渴,肺热干咳,消化不良,湿热黄疸,石淋,痔疮。
药理研究
防癌;延缓衰老;增强耐缺氧;降血脂;保肝;抗炎。
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糖、维生素、有机酸、色素,另含猕猴桃碱、玉蜀嘌呤、大黄素、类胡萝卜素等成分。
使用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配伍药方
①治烦热口渴:猕猴桃果实30克。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②治尿路结石:猕猴桃果实15克。水煎服。(《广西本草选编》)
③治肝硬化腹水:猕猴桃果、半边莲各30克,大枣10枚。煎服。(《安徽中草药》)
④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猕猴桃干果60克。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相关中药材推荐

广金钱草 guǎng jīn qián cǎo
清热除湿、利尿通淋。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湿通淋药,主要具有利尿排石、利胆、抗炎的作用;另外,还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抗菌、促智作用。多糖成分对尿路结石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是治疗结石的有效成分之一。

土鳖虫 tǔ biē chóng
破瘀血,续筋骨。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疗伤药。

枫香脂 fēng xiāng zhī
活血止痛、解毒、生肌、凉血。属拔毒生肌药。

灯心草 dēng xīn cǎo
清心火、利小便。属利水渗湿药分类下的利尿通淋药。

九香虫 jiǔ xiāng chóng
行气止痛、温肾壮阳。属理气药。

淡豆豉 dàn dòu chǐ
解表、除烦、宣发郁热。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淡竹叶 dàn zhú yè
清热除烦、利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秦艽 qín jiāo
祛风湿、退虚热、舒筋止疼。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清热药。

红景天 hóng jǐng tiān
益气活血,通脉平喘。属补益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稻芽 dào yá
和中消食、健脾开胃。属消食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