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

何首乌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何首乌
拼音拼读
hé shǒu wū
药材别名
首乌、赤首乌、夜交藤根、生何首乌、地精、赤敛、陈知白、红内消、山哥、山精、何相公
英文名称
Polygonum multiflorum
功效分类
润下药
药用部分
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块根。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缠绕草本。块根肥大,外表红褐色至暗褐色。茎多分枝,下部稍木质化,上部较细,有时呈淡红色,具纵条纹,中空。叶互生,具长柄,卵状心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近心形,全缘,两面较粗糙,无毛。托叶鞘状,膜质,无缘毛,常早落。花序圆锥状,顶生或腋生,开展;苞片卵形,中部绿色,边缘膜质透明,无毛;苞片内生白色小花2~4朵,花被片5,不等大,结果时外轮3片增大、肥厚,背部生宽翅,翅下延至花梗节处;雄蕊8枚,短于花被片;花柱3枚,柱头头状。瘦果三棱形,黑色,具光泽。花期10月,果期11月。
产地分布
生于山脚阳处、溪边、路旁及灌木丛中。分布于广东、贵州、广西、河南、江苏等地。
采收加工
秋、冬季叶枯萎时采挖,削去两端,洗净,个大的切成块,干燥。
药材性状
何首乌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并有横长皮孔及细根痕。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木部较大,有的呈木心。气微,味微苦而甘涩。
性味归经
性温,味苦、甘、涩。归肝经、肾经、心经。
功效作用
解毒、消痈、润肠通便。属泻下药下分类的润下药。
临床应用
用量6~12克,煎服。用治瘰疬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高血脂。
药理研究
何首乌具抗衰老、增强免疫、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功效与作用。能促进血细胞新生和发育、调节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并具保肝作用。抗动脉粥样硬化;延缓衰老;可增加离体兔心的冠脉血流量,可拮抗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率减慢,但对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律失常无拮抗作用;抗菌。
化学成分
何首乌含蒽醌类化合物,其中大黄素-8-0-B-D-葡萄糖苷是何首乌中促智的活性成分之一;醌类成分二苯乙烯苷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一2-0-B-D-葡萄糖苷具有广泛的心血管活性、免疫调节、保肝作用等,酰胺化合物有穆坪马兜酰胺、N-反式阿魏酰基-3-甲基多巴胺等;色原酮类有7一羟基.2,5.二甲基色原酮等;以二苯乙烯苷,为抗衰老、降血脂的活性成分。另含的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0-(6”-O-a-D-吡喃葡萄糖)-B-D-葡萄糖苷具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作用。另含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酚葸酮、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云杉新苷等。
使用禁忌
大便清泄及有湿痰者不宜,忌铁器。
配伍药方
1.治疟疾:何首乌20克,甘草2克,小儿酌减。每日1剂,浓煎2小时,分3次食前服用,连用2天。[《广东医学·祖国医学版》1964,(4):31]
2.治遍身疮肿痒痛:防风、苦参、何首乌、薄荷各等分。上为粗末,每用药15克,水、酒各一半,共用一斗六升,煎十沸,热洗,于避风处睡一觉。(《外科精要》何首乌散)
3.治大肠风毒,泻血不止:何首乌60克,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粥饮调下3克。(《圣惠方》)
4.治自汗不止:何首乌末,津调,封脐中。(《濒湖集简方》)
5.治破伤血出:何首乌末敷之即止。(《卫生杂志》)
相关中药材推荐

广金钱草 guǎng jīn qián cǎo
清热除湿、利尿通淋。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湿通淋药,主要具有利尿排石、利胆、抗炎的作用;另外,还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抗菌、促智作用。多糖成分对尿路结石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是治疗结石的有效成分之一。

土鳖虫 tǔ biē chóng
破瘀血,续筋骨。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疗伤药。

枫香脂 fēng xiāng zhī
活血止痛、解毒、生肌、凉血。属拔毒生肌药。

灯心草 dēng xīn cǎo
清心火、利小便。属利水渗湿药分类下的利尿通淋药。

九香虫 jiǔ xiāng chóng
行气止痛、温肾壮阳。属理气药。

淡豆豉 dàn dòu chǐ
解表、除烦、宣发郁热。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淡竹叶 dàn zhú yè
清热除烦、利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秦艽 qín jiāo
祛风湿、退虚热、舒筋止疼。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清热药。

红景天 hóng jǐng tiān
益气活血,通脉平喘。属补益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稻芽 dào yá
和中消食、健脾开胃。属消食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