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菖蒲

藏菖蒲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藏菖蒲
拼音拼读
cáng chāng pú
药材别名
菖蒲、水菖蒲、白菖蒲、蒲剑、臭蒲、泥菖蒲、大菖蒲
英文名称
Tibetan flag
功效分类
消食药
药用部分
天南星科植物藏菖蒲Acorus calamus L.的干燥根茎。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植株较高大,根茎粗壮,直径1~1.5厘米,外皮棕褐色或黄白色,有浓烈香气。叶剑形,二列式排列,基部相互包围,长50~150厘米,宽6~15毫米,中脉明显。花茎高6~30厘米,佛焰苞叶状;肉穗花序长4~9厘米,直径6~12毫米。花期6~7月,果期8月。
产地分布
生于沼泽、溪旁及水稻田边。分布于湖北、湖南、黑龙江、河北、山西等地。
采收加工
栽种2年后即可采收。全年均可采收,但以8~9月采挖者良。挖取根茎后,洗净泥沙。去除须根,晒干。
药材性状
呈扁圆柱形,略弯曲,长4~20厘米,直径0.8~2厘米,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节明显,节间长0.5~1.5厘米,具纵皱纹,一面具密集圆点状根痕;叶痕呈斜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侧面茎基痕周围常残留有鳞片状叶基和毛发状须根。质硬,断面淡棕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众多棕色油细胞小点。气浓烈而特异,味辛。
性味归经
性温,味苦、辛。归心经、肝经、胃经。
功效作用
温胃,消炎止痛。属消食药。
临床应用
用量3~6克,水煎服。临床常用于补胃阳、消化不良、食物积滞、白喉、炭疽等。配全蝎、白附子、皂角炭、制南星和远志等研末,制成蜜丸服用,治疗癫痫。配石决明、钩藤、竹黄等,治疗痰热惊厥等。
药理研究
降低体温、加强巴比妥类催眠,有一定抗惊厥作用;对心血管有调节作用;平喘镇咳祛痰;抗菌。现代药理试验结果表明,藏菖蒲具有安神镇静、抗惊厥和降温等作用。此外,尚有解平滑肌痉挛等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根茎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α-细辛醚、β-细辛醚、甲基异丁香油酚、菖蒲大牻牛儿酮、芳樟醇、樟脑等,全草其他部位也含有挥发油。另尚含维生素、棕榈酸、菖蒲苷混合脂肪酸及糖。
使用禁忌
阴虚阳亢,汗多、精滑者慎服。
配伍药方
①治慢性胃炎,食欲不振:水菖蒲、蒲公英各9克,陈皮、草蔻各6克。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②治胃痛:鲜水菖蒲根茎6~9克。煎水冲白糖服。(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腹胀,消化不良:水菖蒲、莱菔子(炒)、神曲各9克,香附12克。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④治慢性气管炎:水菖蒲根茎粉装入胶囊,每粒0.3在。每次2粒,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连服10天为疗程。(《浙江药用植物志》)
⑤治水肿:鲜水菖蒲根茎6~9克,黄豆60克。水煮服。(江西《草药手册》)
相关中药材推荐

广金钱草 guǎng jīn qián cǎo
清热除湿、利尿通淋。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湿通淋药,主要具有利尿排石、利胆、抗炎的作用;另外,还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抗菌、促智作用。多糖成分对尿路结石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是治疗结石的有效成分之一。

土鳖虫 tǔ biē chóng
破瘀血,续筋骨。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疗伤药。

枫香脂 fēng xiāng zhī
活血止痛、解毒、生肌、凉血。属拔毒生肌药。

灯心草 dēng xīn cǎo
清心火、利小便。属利水渗湿药分类下的利尿通淋药。

九香虫 jiǔ xiāng chóng
行气止痛、温肾壮阳。属理气药。

淡豆豉 dàn dòu chǐ
解表、除烦、宣发郁热。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淡竹叶 dàn zhú yè
清热除烦、利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秦艽 qín jiāo
祛风湿、退虚热、舒筋止疼。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清热药。

红景天 hóng jǐng tiān
益气活血,通脉平喘。属补益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稻芽 dào yá
和中消食、健脾开胃。属消食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