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子

韭菜子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韭菜子
拼音拼读
jiǔ cài zǐ
药材别名
韭子、韭采仁
英文名称
semen allii tuberosi
功效分类
补阳药
药用部分
百合科植物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的成熟种子。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45厘米,具特殊强烈臭味。根茎横卧,生多数须根,上有1~3个丛生的鳞茎,呈卵状圆柱形。叶基生,长线形,扁平,先端锐尖,边缘粗糙,全缘,光滑无毛,深绿色。花茎自叶丛抽出,长可达50厘米,三棱形,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膜质,白色,通常1~3片,基部合生,先端锐尖,花被6裂,白色,裂片长圆形,先端渐尖或急尖,排列为2轮,互生,雄蕊6枚,雌蕊l枚,子房上位,3室,三棱状。蒴果倒心状三棱形,绿色。种子黑色,扁平,略呈半卵圆形,边缘具棱。花期6~7月,果期7~9月。
产地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用。
药材性状
半圆形或半卵圆形,略扁,长2~4毫米,宽1.5~3毫米。表面黑色,一面突起,粗糙,有细密的网状皱纹,另一面微凹,皱纹不甚明显。顶端钝,基部稍尖,有点状突起的种脐。质硬。气特异,味微辛。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甘。归肾经、肝经。
功效作用
温补肝肾、壮阳固精。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阳药。
临床应用
用量3~9克,内服煎汤,或入丸散,治疗遗精、腰膝酸痛、遗尿尿频、白浊带下。
药理研究
有增强肝、脾、肾功能,壮盛阳气的功效,特有的成分硫化基可促进浮华酵素的分泌,增加食欲;有暖胃的作用,且能帮助人体将毒素排出体外。此外还有调味、杀菌的作用。
化学成分
含皂苷、维生素C、硫化物、生物碱、香豆素、强心苷、糖等成分。
使用禁忌
阴虚火旺者忌用。
配伍药方
①治虚劳尿精:韭菜子二升,稻米三升。上二味,以水一斗七升煮如粥:取汁六升,为三服。(《千金要方》)
②治神经衰弱:韭菜子、丹参各9克,茯神、何首乌各12克,五味子6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③治顽固性呃逆:韭菜子干品或炒后研末服,每次9~15克,每日2次。(南药《中草药学》)
④治耳聋:韭菜子(微炒)0.3克,头发(烧灰)0.3克,巴豆(去心皮)0.15克。上件药,用研令细,绵裹塞耳中,一日一换。(《圣惠方》)
相关中药材推荐

附子 fù zǐ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属温里药。

水茴香 shuǐ huí xiāng
健脾利湿、理气化痰。属理气药。

苦地胆 kǔ dì dǎn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鸡骨香 jī gǔ xiāng
理气止痛、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属理气药。

半枝莲 bàn zhī lián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尿。属清热药下属中的清热解毒药。

贯叶金丝桃 guàn yè jīn sī táo
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通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蜈蚣 wú gōng
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息风止痉药。

藤黄 téng huáng
消肿排脓,散瘀解毒,杀虫止痒。属拔毒生肌药。

莱菔子 lái fú zi
下气、祛痰、消食化积。属消食药。

青牛胆 qīng niú dǎn
清热解毒、利咽,止痛。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