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

蛤蚧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蛤蚧
拼音拼读
gé jiè
药材别名
大壁虎、蚧蛇、蛤解、蛤蟹、仙蟾
英文名称
Gekko
功效分类
补阳药
药用部分
壁虎科动物蛤蚧Gekko gecko (Linnaeus)除去内脏的全体。
动植物形态
体长约30厘米。体背腹略扁。皮肤粗糙,被粒状细鳞,鳞间分布有大的疣状颗粒。头大,扁三角形,吻端圆凸;耳孔椭圆形。眼大,突出,瞳孔纵置。口内有许多小齿。通身被覆细小粒鳞;四肢指、趾膨大,呈扁平状,指趾底部有许多皱褶。雄性肛前窝20余个,尾基部较粗,肛后囊孔明显。躯干及四肢背面砖灰色,密布橘黄色及蓝色斑点;尾部有深浅相间环纹,腹面白色而有粉红色斑。
产地分布
栖息于悬岩石壁洞缝中、树洞中。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捕捉。捕后杀死,除去内脏,拭净,用竹片撑开,使全体扁平顺直,低温干燥。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禁止滥捕。
药材性状
全体扁片状,头及躯干部长9~18厘米。头稍扁,略三角形,两眼多凹陷成窟窿,无眼睑,口中无大牙。背部银灰色或灰黑色,散有黄白色或绿色斑点。四足均具五趾,除第1趾外,其余均具爪,趾底面具吸盘。尾细长扁圆形,有6~7个不甚明显的银灰色环带。全身密被类圆形微有光泽的细鳞。气腥,味微咸。
性味归经
性平,味咸。归肺经、肾经。
功效作用
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阻益精。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
临床应用
用量3~6克,多入丸、散或酒剂。用治虚喘气促、劳嗽咳血、阳痿遗精。
药理研究
蛤蚧具有免疫增强作用;还具有抗炎、抗衰老、抗过敏、抗应激、降血糖及解痉平喘等作用。
化学成分
蛤蚧含天门冬氨酸、苏氨酸、组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18种氨基酸,溶血磷脂酰胆碱、神经鞘磷脂、磷脂酰胆碱等磷脂类,多种脂肪酸和钡、磷、镁等多种无机元素和肌肽、胆碱、肉碱、鸟嘌呤、蛋白质、脂肪等。有雄性激素样作用;对小鼠受低温、高温、缺氧等应激刺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使用禁忌
外感风寒喘嗽及阳虚火旺者禁服。
配伍药方
①治虚劳咳嗽及肺壅上气:蛤蚧(头尾全者,涂酥炙黄)1对,贝母(煨微黄)30克,紫菀(去苗土)30克,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30克,鳖甲(涂醋,炙令黄)60克,皂荚仁(炒令焦黄)30克,桑根白皮(锉)30克。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枣汤下20丸,日三四服。忌苋菜。(《圣惠方》蛤蚧丸)
②治肺痿咳嗽:蛤蚧(新好者,用汤洗十遍,慢火内炙令香,研细末)1对,人参、茯苓、知母、贝母(去心,煨过汤洗)、桑白皮各60克,甘草(炙)150克,大杏仁(汤洗,去皮、尖,烂煮令香,取出研)180克。上八味同为细末,入杏仁拌匀。每服1.5克,入生姜二片,酥少许,水八分,沸热服;如以汤点,频服亦妙。(《博济方》蛤蚧散)
③治久嗽不愈,肺间积虚热,久则成疮,故嗽出脓血,晓夕不止,喉中气塞,胸膈噎痛:蛤蚧、阿胶、牛犀角、鹿角胶、羚羊角各30克,除胶外,皆为屑,次入胶,分四服,每服用河水三升,于银石器中慢火煮至半升,滤去滓。临卧微温,细细呷。其滓,候服尽,再捶,都作一服,以水三升。煎至半升。如前服。(《本草衍义》)
④治产后喘,气血两脱:人参60克,熟地黄60克,麦冬9克,肉桂3克,苏子2克,蛤蚧6克,半夏0.9克,水煎服。(《辨证录》蛤蚧救喘丹)
相关中药材推荐

重楼 chóng lóu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昆布 kūn bù
软坚散结、消痰、利水。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半夏 bàn xià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温化寒痰药。

川乌 chuān wū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散寒药。

白屈菜 bái qū cài
破瘀止血、解痉止痛,止咳平喘。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海桐皮 hǎi tóng pí
祛风湿、通经络、止痛。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荜茇 bì bá
温中散寒、下气止痛。属温里药。

大风艾 dà fēng ài
温中活血,调经,祛风除湿,杀虫。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散寒药。

三白草 sān bái cǎo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东风橘 dōng fēng jú
祛风解表、化痰止咳、理气止痛。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