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贝母

土贝母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土贝母
拼音拼读
tǔ bèi mǔ
药材别名
大贝母、假贝母、土贝、土苦胆、草贝、垒贝、猪屎贝
英文名称
rhizoma bolbostemmae
功效分类
拔毒生肌药
药用部分
来源于葫芦科植物土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 Maxim. )Franquet的块茎。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攀援草本。鳞茎近球形,由数个至十余个肥厚鳞叶聚生而成。茎细弱,卷须单一或分叉。叶具短柄;叶片卵状近圆形,长5~10厘米,宽4~9厘米,掌状5深裂,裂片再3~5浅裂,基部裂片的顶端有近白色腺体1~2对。花单性,雌雄异株,呈疏散圆锥状花序或单生;花黄绿色,花萼与花冠相似,基部合生,上部5深裂;雄蕊5枚,分生;子房下位,3室,花柱3。果圆柱形,成熟时由顶端盖裂。种子6,斜方形,先端具膜质翅。花期6~7月,果期8~9月。
产地分布
生于山阴坡、林下。现多栽培。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洗净,掰开,煮至无白心,取出,晒干。
药材性状
多角形、三棱形或不规则半透明块状,大小不一。表面棕色或棕红色,凹凸不平。腹面常有一纵凹沟,基部有连在中轴上的短柄,背面多隆起。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样,平滑,发亮。气无,味微苦。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苦。归肺经、脾经。
功效作用
散结、消肿、解毒。属拔毒生肌药。
临床应用
用量4.5~9克,内服煎汤。用治乳痈、瘰疬、乳腺炎、颈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结炎、肥厚性鼻炎。
药理研究
药理试验结果已表明,有抗炎和抗癌作用,另对免疫功能也有多方面的影响作用。
化学成分
含三萜皂苷、生物碱、蔗糖等成分,还含7,16,25(26)-豆甾三烯醇及豆甾三烯醇-3-O-葡萄糖苷。土贝母的成分与贝母不同,作用有很大差异。
使用禁忌
尚不明确,谨慎用药。
配伍药方
①治乳岩:阳和汤加土贝母五钱煎服。(《纲目拾遗》)
②治颈淋巴结核未破者:土贝母9克,水煎服。同时用土贝母研粉,醋调外敷。(《陕西中草药》)
③治乳痈初起:白芷、土贝母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陈酒热服,护暖取汗即消;重者再一服。如壮实者,每服五钱。(《纲目拾遗》)
④治骨结核溃烂流脓:土贝母、蜈蚣各等量。共研细末,每次3克,每日2次,甜米酒炖热冲服。(《安徽中草药》)
⑤治毒蛇咬伤:急饮麻油1碗,免毒攻心,再用土贝母四至五钱为末,热酒冲服,再饮酒尽醉。安卧少时。药力到处,酒化为水,从伤口喷出。候水尽,将碗内贝母渣敷伤口。垂死者皆活。(《纲目拾遗》)
⑥治刀割斧砍,夹剪、枪、箭伤损:土贝母未敷之,止血收口。(《年希尧集验良方》)
相关中药材推荐

广金钱草 guǎng jīn qián cǎo
清热除湿、利尿通淋。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湿通淋药,主要具有利尿排石、利胆、抗炎的作用;另外,还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抗菌、促智作用。多糖成分对尿路结石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是治疗结石的有效成分之一。

土鳖虫 tǔ biē chóng
破瘀血,续筋骨。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疗伤药。

枫香脂 fēng xiāng zhī
活血止痛、解毒、生肌、凉血。属拔毒生肌药。

灯心草 dēng xīn cǎo
清心火、利小便。属利水渗湿药分类下的利尿通淋药。

九香虫 jiǔ xiāng chóng
行气止痛、温肾壮阳。属理气药。

淡豆豉 dàn dòu chǐ
解表、除烦、宣发郁热。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淡竹叶 dàn zhú yè
清热除烦、利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秦艽 qín jiāo
祛风湿、退虚热、舒筋止疼。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清热药。

红景天 hóng jǐng tiān
益气活血,通脉平喘。属补益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稻芽 dào yá
和中消食、健脾开胃。属消食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