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桐皮

海桐皮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海桐皮
拼音拼读
hǎi tóng pí
药材别名
钉铜皮、刺桐皮、鼓桐皮、刺通、接骨药
英文名称
bark of himalayan coralbean
功效分类
祛风湿强筋骨药
药用部分
豆科植物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L.var.orientalis(L.) Merr.的树皮。
动植物形态
高大乔木。树皮灰棕色,枝淡黄色至土黄色,密生灰色茸毛,具黑色圆锥状刺。3出复叶,互生或簇生于枝顶;小叶阔卵形至斜方状卵形,全缘。总状花序,生有茸毛;萼佛焰状;花冠呈蝶形,大红色,旗瓣倒卵状披针形,稍反曲,翼瓣和龙骨瓣近等长,短于萼;雄蕊10枚,两束。荚果串珠状,稍弯曲。
产地分布
生于山地疏林,也有栽培。分布于广西、广东、云南、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及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
初夏剥取有钉刺的树皮,晒干。
药材性状
板片状,两边略卷曲。外表面淡棕色,常有宽窄不等的纵凹纹,散布钉刺。钉刺长圆锥形,顶端锐尖,基部长圆形,纵向延长。内表面黄褐色,较平坦,有细密网纹。质硬而韧,断面裂片状,气微香,味稍苦或淡。
性味归经
性平,味苦、辛。归肝经、脾经。
功效作用
祛风湿、通经络、止痛。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临床应用
用量10~20克,煎服;或浸酒。外用煎洗或研末调敷。用治风湿痹痛、腰膝疼痛;外用治疥癣、湿疹。
药理研究
具有镇痛、镇静作用;抗菌;还有拮抗乙酰胆碱所致肠管收缩作用。1:3水浸剂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含海帕刺桐碱、缘刺桐碱、甜菜碱、胆碱、刺桐文碱、刺桐特碱、刺桐定碱、刺桐灵碱、刺桐平碱、刺桐宁碱、刺桐匹亭碱、刺桐二烯酮碱、下箴刺桐碱、下箴刺桐碱甲酯、刺桐亭碱等成分。
使用禁忌
血虚者不宜服。
配伍药方
①治中恶霍乱:海桐皮煮汁服之。(《圣济总录》)
②治小儿蛔虫病:海桐皮1.5~3克。研粉开水冲服。(《广西本草选编》)
③治肝硬化腹水:鲜海桐皮30克。炖猪骨服。(《广西本草选编》)
④治风虫牙痛:海桐皮煎水漱之。(《圣惠方》)
⑤治风癣有虫:海桐皮、蛇床子等分。为末,以猪脂调搽之。(《如宜方》)
相关中药材推荐

野马追 yě mǎ zhuī
化痰止咳平喘。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雄黄 xióng huáng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属杀虫止痒药。

猪苓 zhū líng
利尿渗湿。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土党参 tǔ dǎng shēn
健脾益气,补肺止咳,下乳。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葱白 cōng bái
发表,通阳,解毒,杀虫。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千年健 qiān nián jiàn
祛风湿、健筋骨。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党参 dǎng shēn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凌霄花 líng xiāo huā
行气祛瘀、凉血祛风。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乳香 rǔ xiāng
调气活血、定痛、消肿、生肌。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淫羊藿 yín yáng huò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