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胡椒

山胡椒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山胡椒
拼音拼读
shān hú jiāo
药材别名
山花椒、山龙苍、雷公尖、野胡椒、香叶子、楂子红、臭樟子
英文名称
spicebush
功效分类
温里药
药用部分
为樟科植物山胡椒Lindera glauca(Sieb. et Zucc.) Bl.的干燥成熟果实。
动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米。根粗壮坚硬,外皮灰白或暗褐色,断面肉质,晒干后有鱼腥气。树皮光滑,灰色或灰白色;冬芽(混合芽)外部鳞片红色;嫩枝初被褐色短毛,后渐脱落。叶互生或近对牛;叶柄长约2毫米,有细毛;叶片宽椭圆形至狭倒卵形,长4~9厘米,宽2~4厘米,先端短尖,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暗绿色,仅脉间有细毛,下面粉绿色,密被灰色柔毛,叶脉羽状;每侧5~6条。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3~8朵小花簇生于头年生枝的叶腋;花被6片,黄色,雄花有雄蕊9,排成3轮,花药2室,内向瓣裂;雌花退化雄蕊细小,子房椭圆形,柱头盘状。核果球形,直径约7毫米,有香气。花期3~4月,果熟期7~9月。
产地分布
生于山地、丘陵的灌丛中和疏林缘。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台湾等地。
采收加工
9~11月果熟时采收,晒干。
药材性状
山胡椒呈球形,黑褐色,具网状皱纹,先端钝圆,基部有自果轴脱落的疤痕。质硬,外果皮可剥离,除去果皮,可见硬脆的果核。质坚脆,有光泽,外有一隆起纵横纹。破开后,内含种子1粒,胚具子叶2片、富油性。气香,味辛辣,微苦而麻。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归肺经、胃经。
功效作用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平喘。属温里药。
临床应用
用量3~15克,煎服。用治脘腹冷痛,胸满痞闷,哮喘。
药理研究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体外试验山胡椒挥发油对常见的14种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其中对卡他奈球菌、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的抗菌作用最强(抗菌效价在1:1000以上)。此外,该挥发油对新型隐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两种真菌也表现明显的抑菌作用。2.耐缺氧作用:1.5克/10克水提液腹腔注射,可延长小鼠耐缺氧时间。
化学成分
果实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罗勒烯约占77.99%,此外还含α-及β蒎烯,樟烯,壬醛,癸醛,1,8-桉叶素,柠檬醛,对聚伞花素,黄樟醚,龙脑,乙酸龙脑酯,γ-广蕾香烯等成分。种子中含脂肪酸,其中癸酸55.27%,月桂酸占32.21%,还含硬脂酸,棕榈酸,肉豆蔻酸,辛酸。
使用禁忌
孕妇慎服。
配伍药方
①治气喘:山胡椒果实60克,猪肺1副。加黄酒,淡味或略加糖炖服。一二次吃完。(江西《草药手册》)
②治中风不语:山胡椒干果、黄荆子各3克。共捣碎,开水泡服。(《陕西中草药》)
相关中药材推荐

野马追 yě mǎ zhuī
化痰止咳平喘。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雄黄 xióng huáng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属杀虫止痒药。

猪苓 zhū líng
利尿渗湿。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土党参 tǔ dǎng shēn
健脾益气,补肺止咳,下乳。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葱白 cōng bái
发表,通阳,解毒,杀虫。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千年健 qiān nián jiàn
祛风湿、健筋骨。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党参 dǎng shēn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凌霄花 líng xiāo huā
行气祛瘀、凉血祛风。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乳香 rǔ xiāng
调气活血、定痛、消肿、生肌。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淫羊藿 yín yáng huò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