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子

梧桐子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梧桐子
拼音拼读
wú tóng zǐ
药材别名
瓢儿果、桐麻豌、凤眼果、红花果
英文名称
phoenix tree seed
功效分类
消食药
药用部分
梧桐科植物梧桐Firmiana simplex (L.) W.F.Wight的种子。
动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高16米,树皮青绿色,平滑。单叶互生,3~5掌状深裂,长15~30厘米,宽11~20厘米,基部心形,裂片三角形,顶端渐尖,两面均无毛或略被短柔毛,脉掌状;叶柄与叶片近等长。圆锥花序顶生;花单性,淡黄绿色;萼片5,条形,长约8毫米,外面密被淡黄色短柔毛;花梗与花近等长;雄花中的雄蕊柱约与萼片等长,花药15枚,聚集在花蕊柱的顶端;雌花的子房柄发达,心皮5,基部分离。蓇葖果膜质,有柄,成熟时开裂成叶状,长6~11厘米,宽1.5~2.5厘米,每个蓇葖果有种子2~4个。种子圆球形,表面有皱纹,直径约7毫米。花期6~7月,果期8~11月。
产地分布
多为人工栽培。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
呈球形,状如豌豆。表面淡绿色至黄棕色,微具光泽,有明显隆起的网状皱纹。质轻而硬,外层种皮较脆易碎裂,内层种皮坚韧。剥除种皮,可见淡红色的数层外胚乳,内为肥厚的淡黄色内胚乳,油质,子叶两片薄而大,紧贴在内乳上,胚根在较小的一端。气味均微。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归心经、肺经、肾经。
功效作用
行气健脾、消食和中、止血。属消食药。
临床应用
用量5~10克;或研末,2~3克。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敷。用治脾虚气滞、饮食不消、胃痛腹泻、鼻衄。此外,尚可治须发早白、小儿口疮等。
药理研究
给麻醉兔、猫静脉注射梧桐子总生物碱,能使血压迅速下降,但不持久,同时出现心率减慢。煎剂可使大鼠创伤性出血时间缩短。
化学成分
含脂肪油39.69%,油中分离出苹婆酸、锦葵酸、咖啡碱等成分。
使用禁忌
咳嗽多痰者、患有耳疾者不宜用。
配伍药方
①治伤食腹痛腹泻:梧桐子炒焦研粉。冲服,每服3克。(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伤食腹痛腹泻:梧桐子(炒焦)15克,青藤香12克。共为细末。每服3克,开水送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③治疝气:梧桐子炒香,剥壳食之。(《贵州省中医经验秘方》)
④治白发:梧桐子9克,何首乌15克,黑芝麻9克,熟地黄15克。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相关中药材推荐

重楼 chóng lóu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昆布 kūn bù
软坚散结、消痰、利水。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半夏 bàn xià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温化寒痰药。

川乌 chuān wū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散寒药。

白屈菜 bái qū cài
破瘀止血、解痉止痛,止咳平喘。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海桐皮 hǎi tóng pí
祛风湿、通经络、止痛。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荜茇 bì bá
温中散寒、下气止痛。属温里药。

大风艾 dà fēng ài
温中活血,调经,祛风除湿,杀虫。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散寒药。

三白草 sān bái cǎo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东风橘 dōng fēng jú
祛风解表、化痰止咳、理气止痛。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