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藤

九龙藤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九龙藤
拼音拼读
jiǔ lóng téng
药材别名
过岗龙、龙须藤、细叶花心藤、田螺虎树、九龙根、燕子尾、飞扬藤、子燕藤、黄开口
英文名称
Bauhinia championii
功效分类
活血止痛药
药用部分
为豆科植物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 (Benth.) Benth.的干燥根或茎。
动植物形态
木质藤本。有卷须,嫩枝和花序被紧贴的小柔毛。叶互生,叶片纸质,长3~10厘米,宽2.5~6.5厘米,先端锐渐尖,微凹或2裂以至不裂,基部截形,微凹或心形,上面无毛,下面被紧贴的短柔毛,渐变无毛或近无毛;基出脉5~7条。花两性,总状花序狭长,腋生,有时与叶对生或数个聚生于枝顶而成复总状花序;苞片与小苞片小,早落;花梗纤细;花托漏斗形;萼杯状,裂片5,披针形;花瓣5,白色,具瓣柄,瓣片匙形,外面中部疏被丝毛;能育雄蕊3,退化雄蕊2;子房具短柄,仅沿两缝线被毛。荚果倒卵状长圆形,扁平。种子2~5颗,圆形,扁平。
产地分布
生于沟边、山谷、河边、疏林下或灌木林中。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湖北、湖南、江西、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砍取茎干或挖出根部,除去杂质、泥土,切片,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稍扭曲。表面粗糙,灰棕色或灰褐色,具不规则皱沟纹。质坚实,难折断,切断面皮部棕红色,木部浅棕色,有2-4圈深棕红色环纹,习称“鸡眼圈纹”,针孔状导管细而密。气无,味微涩。以藤茎粗、断面“鸡眼圈纹”明显者为佳。
性味归经
性温,味甘、微苦。归肝经、大肠经。
功效作用
祛风除湿,行气活血。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用量9~15克,鲜品用量加倍;或浸酒。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偏瘫,胃脘痛,疳积,痢疾。
药理研究
九龙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还有促凝作用。
化学成分
九龙藤根含龙藤苷(bauhinin)、没食子酸(gallic acid)等。
使用禁忌
用量不可超过30克,过量服用有恶心反应。
配伍药方
①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九龙藤一至二两,两面针二至三钱。水煎,每日一剂,分二到三次服。(《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②风湿性关节痛、腰腿痛:龙须藤鲜根60~90克,酒500毫升浸,每次服1杯,每日两次;或干根30克水煎服。(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
③治跌打损伤:龙须藤干根、茎15~30克,水煎调酒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偏瘫:(龙须藤)根30克,黄酒、猪肉共煮熟,吃猪肉和汤。(《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相关中药材推荐

广金钱草 guǎng jīn qián cǎo
清热除湿、利尿通淋。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湿通淋药,主要具有利尿排石、利胆、抗炎的作用;另外,还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抗菌、促智作用。多糖成分对尿路结石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是治疗结石的有效成分之一。

土鳖虫 tǔ biē chóng
破瘀血,续筋骨。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疗伤药。

枫香脂 fēng xiāng zhī
活血止痛、解毒、生肌、凉血。属拔毒生肌药。

灯心草 dēng xīn cǎo
清心火、利小便。属利水渗湿药分类下的利尿通淋药。

九香虫 jiǔ xiāng chóng
行气止痛、温肾壮阳。属理气药。

淡豆豉 dàn dòu chǐ
解表、除烦、宣发郁热。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淡竹叶 dàn zhú yè
清热除烦、利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秦艽 qín jiāo
祛风湿、退虚热、舒筋止疼。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清热药。

红景天 hóng jǐng tiān
益气活血,通脉平喘。属补益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稻芽 dào yá
和中消食、健脾开胃。属消食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