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蛤壳

海蛤壳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海蛤壳
拼音拼读
hǎi há ké
药材别名
蛤壳、黄蛤、白利壳
英文名称
concha meretricis seu cyclinae
功效分类
清化热痰药
药用部分
帘蛤科动物文蛤Meretrix meretrixL.的贝壳。
动植物形态
贝壳呈扇形或类圆形,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呈圆弧形,壳顶突出,位于背面,稍靠前方。壳外面光滑,被有一层黄褐色光亮如漆皮的壳,同心生长纹清晰,通常在背部有锯齿状或波纹状褐色花纹,壳内面白色,边缘无齿纹,前后缘有时略带紫色,铰合部较宽,右壳有主齿3个及前侧齿2个,左壳有主齿3个及前侧齿2个。
产地分布
生于浅海泥沙中。辽宁至海南岛沿海均有分布。
采收加工
春、秋季捕捞,去肉取壳,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
扇形或类圆形,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呈圆弧形,长3~10厘米,宽2~8厘米。壳顶突出,稍靠前方。外表面光滑,黄褐色,同心状生长纹清晰,背部常有锯齿状或波状褐色花纹。内面乳白色,边缘无齿纹。质坚硬,断面有层纹。气无,味淡。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咸。归肺经、肝经、胃经。
功效作用
清肺、化痰、软坚、利水、制酸、敛疮。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临床应用
用量10~15克,煎服或人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填敷。用治痰热咳嗽、瘿瘤、痰核、胁痛、湿热水肿、淋浊带下、胃痛泛酸、臁疮湿疹。
药理研究
海蛤壳有抗肿瘤作用;对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龀外还有抗炎、降血脂、抗血小板凝集作用。
化学成分
海蛤壳含碳酸钙、壳角质、甲壳素等。经测试含钙、钠、铝、钡、钴、铬、铜、铁、镁、锰、磷、锶、锌等元素。
使用禁忌
气虚有寒者不得用。
配伍药方
①治痰火咳嗽,面鼻发红者:青黛(水飞净)、蛤粉(新瓦煅)各9克。蜜丸指头大。临卧,噙化三丸。(《卫生鸿宝》青蛤丸)
②治火郁肺胀,气急息重:海蛤粉、青黛、瓜蒌仁、诃子皮、香附、半夏各30克。姜汁糊丸。姜汤下30丸。(《杂病源流犀烛》海青丸)
③治痰饮心痛:海蛤(烧为灰,研极细,过数日,火毒散,用之),瓜蒌仁(蒂穗同研)。上以海蛤入瓜蒌内,干湿得所为丸。每服五十丸。(《医学纲目》)
④治下疳疮并脓疮:蛤粉、腊茶、苦参、密陀僧。为末。河水洗净,腊猪油调敷。(《外科理例》)
⑤治阴汗:蛤粉、牡蛎粉等分。为细末。绢袋盛扑。(《古今医统》珍珠散)
⑥治妇人伤寒血结胸膈,揉而痛,不可抚近:海蛤、滑石、甘草(炙)各30克,芒硝15克。上捣罗为散。每服6克,鸡子清调下。(《类证活人书》海蛤散)
⑦治血痢内热:海蛤末蜜水调服9克,日二。(刘禹锡《传信方》)
⑧治痰积泻:海蛤粉30克,青黛9克,黄芩6克,神曲30克,留半煮丸梧桐子大。每二三十丸,白汤下。(《医学入门》海青丸)
相关中药材推荐

野马追 yě mǎ zhuī
化痰止咳平喘。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雄黄 xióng huáng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属杀虫止痒药。

猪苓 zhū líng
利尿渗湿。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土党参 tǔ dǎng shēn
健脾益气,补肺止咳,下乳。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葱白 cōng bái
发表,通阳,解毒,杀虫。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千年健 qiān nián jiàn
祛风湿、健筋骨。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党参 dǎng shēn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凌霄花 líng xiāo huā
行气祛瘀、凉血祛风。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乳香 rǔ xiāng
调气活血、定痛、消肿、生肌。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淫羊藿 yín yáng huò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