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

三棱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三棱
拼音拼读
sān léng
药材别名
京三棱、黑三棱、荆三棱、红蒲根、光三棱
英文名称
rhizoma sparganii
功效分类
破血消癥药
药用部分
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 -Ham.的块茎。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下生粗而短的圆锥形块茎。茎单一,直立,圆柱形,光滑。叶丛生,排成2列,质地松软稍呈海绵质,长条形,先端渐尖,背面具纵棱,基部抱茎。花茎通常单一,上端分枝;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序头状,总苞片叶状。雄花序生于花枝上部,雄花具花被片3~4,倒披针形,顶端截平,雄蕊3枚,花丝白色丝状,花药黄色。雌花序位于花枝下部,雌花花被3~4,雌蕊1枚,子房纺锤形,花柱长,柱头狭披针形,被密毛,有光泽。聚花果,核果无柄,有棱角。
产地分布
生于水湿低洼处、水沟及沼泽等地。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挖,割去枯残茎叶,挖取块茎,洗净,削去外皮或晒至八成干时,放入竹笼里,除去须根和粗皮,晒或烘至全干。醋三棱:取三棱片,加醋拌匀,稍闷,置锅内炒至黄色,取出,晒干。每100千克药材用醋20~30千克。
药材性状
商品分光三棱和毛三棱,前者已用刀削去皮须。块茎呈圆锥形或倒卵圆形,略扁,上圆下尖,下端稍弯曲,长2~6厘米,直径2~4厘米。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刀削痕,顶端有茎痕,须根痕小点状密集,略呈横向环状排列。体重,质坚实。无臭,味淡,嚼之有麻辣感。毛三棱已用火烧去长须。多呈圆锥形,黑棕色,下端略呈鹰嘴状,有残存的不定根,点状不定根痕散在,两侧的根痕较粗,纵列成翼状。节和缩短的节间明显,其余与光三棱相同。
性味归经
性平,味辛、苦。归肝经、脾经。
功效作用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破血消癥药。
临床应用
用量4.5~9克,煎汤内服;或入丸散。治疗癥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心腹痛、痛经、跌打伤痛。
药理研究
三棱水提物可使凝血酶对纤维蛋白的凝聚时间显著延长;有抗体外血栓形成的作用;水煎剂对离体兔子宫平滑肌呈兴奋作用;抗肿瘤;对心脏有降低心肌细胞耗氧量、减少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氧耐受力等作用。有一定毒性。
化学成分
三棱块茎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苯乙醇、对苯二酚、十六酸,还有去氢木香内酯、琥珀酸、三棱酸、刺芒柄花素、豆固醇、β-谷固醇、胡萝卜苷。
使用禁忌
气虚体弱、血枯经闭、月经过多及孕妇禁服。
配伍药方
①治肝脾肿大:三棱9克,红花9克,莪术6克,赤芍12克,香附12克。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②治慢性肝炎或迁延性肝炎:三棱、莪术、当归各7克,赤芍12克,丹参24克,白茅根30克,青皮9克。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③治癥瘕痃癖,积聚不散,坚满痞膈,食不下,腹胀:三棱60克,白术30克,蓬莪术15克,当归15克(焙),槟榔、木香各9克。上为末。每服9克,食后沸汤点服,每日三次。(《宣明论方》三棱汤)
④治痃癖气不消:三棱30克(微煨,锉),川大黄30克(锉)。上述药,捣罗为末。用醋熬为膏,每日空心以生姜橘皮汤调下二茶匙。(《圣惠方》)
⑤治小儿阴疝核肿:京三棱面裹煨焦,去面,为末。三岁1.5克,空心盐汤下。人小加减。(《普济方》引自《全婴方》三棱散)
相关中药材推荐

重楼 chóng lóu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昆布 kūn bù
软坚散结、消痰、利水。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半夏 bàn xià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温化寒痰药。

川乌 chuān wū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散寒药。

白屈菜 bái qū cài
破瘀止血、解痉止痛,止咳平喘。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海桐皮 hǎi tóng pí
祛风湿、通经络、止痛。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荜茇 bì bá
温中散寒、下气止痛。属温里药。

大风艾 dà fēng ài
温中活血,调经,祛风除湿,杀虫。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散寒药。

三白草 sān bái cǎo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东风橘 dōng fēng jú
祛风解表、化痰止咳、理气止痛。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