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子

蓖麻子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蓖麻子
拼音拼读
bì má zi
药材别名
蓖麻仁、大麻子、红大麻子
英文名称
castor bean
功效分类
润下药
药用部分
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干燥成熟种子。
动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株高1.5~2米。茎直立,分枝,中空。叶盾形,直径20~60厘米,掌状5~11裂,裂片卵形或窄卵形,缘具齿,无毛,叶柄长,托叶合生,早落,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瓣,聚伞圆锥花序,长约20厘米,顶生或与叶对生。雄花的萼3~5裂,直径约1厘米。雌花萼5裂,裂片不等大。蒴果,长圆形或近球形,长1.5~2.5厘米,直径1~1.4厘米。花期7~8月,果期9~10月。
产地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
秋季采摘成熟果实,晒干,除去果壳,收集种子。
药材性状
呈椭圆形或卵形,稍扁,长0.9~1.8厘米,宽0.5~1厘米。表面光滑,有灰白色与黑褐色或黄棕色与红棕色相间的花斑纹。一面较平,一面较隆起,较平的一面有1条隆起的种脊;一端有灰白色或浅棕色突起的种阜。种皮薄而脆。胚乳肥厚,白色,富油性,子叶2,菲薄。气微,味微苦辛。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辛。归大肠经、肺经。
功效作用
消肿拔毒,泻下通滞。属泻下药下属分类的润下药。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用量2~5克,外用适量。用治大便燥结,痈疽肿毒,喉痹,瘰疬。
药理研究
泻下;抗肿瘤;抗艾滋病毒;抑制吞噬细胞功能;抑制细胞免疫;降血压与呼吸抑制;有退热作用。
化学成分
种子含蛋白质18%~26%,脂肪油64%~71%,碳水化合物2%,酚性物质2.50%,蓖麻毒蛋白及蓖麻碱0.087%~0.15%。种子还含凝集素和脂肪酶。种皮含30-去甲羽扇豆-3β-醇-20-酮。还含三酰甘油、亚油酸、磷脂酰胆碱、碱性蓖麻毒蛋白等成分。
使用禁忌
孕妇及便滑者忌服。
配伍药方
①治面上雀子斑:蓖麻子、密陀僧、硫黄各6克。上用羊髓和匀,临睡敷上、次早洗去。(《体仁汇编》)
②治犬咬伤:蓖麻子五十粒。去壳。以井水研膏,先以盐水洗咬处,次以蓖麻膏贴。(《袖珍方》)
③治风气头痛不可忍:乳香、蓖麻子等分。捣饼,随左右贴太阳穴。(《纲目》)
④治耳聋:蓖麻一百颗(去皮),大枣五枚(去皮、核)。上二味熟捣膏如杏大。纳耳中。(《千金要方》)
⑤治子宫脱下:蓖麻子、枯矾等分。为末,安纸上托入.仍以蓖麻仁十四枚,研膏涂顶心。(《摘元方》)
相关中药材推荐

明党参 míng dǎng shēn
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解毒。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平抑肝阳药。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行血通经、散瘀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霞草 xiá cǎo
清热凉血。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枇杷叶 pí pá yè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中的止咳平喘药。

亚麻子 yà má zi
润燥、祛风。属泻下药下属分类的润下药。

佛甲草 fó jiǎ cǎo
清热解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马蹄金 mǎ tí jīn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百部 bǎi bù
润肺止咳,杀虫灭虱。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合欢花 hé huān huā
解郁安神。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养心安神药。

菊苣 jú jù
清肝利胆、健胃消食、利尿消肿。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水消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