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

马兜铃的相关实物图片信息
药材名称
马兜铃
拼音拼读
mǎ dōu líng
药材别名
兜铃、马兜零、臭铃铛、水马香果、臭拉秧子、独行根
英文名称
birthwort
功效分类
止咳平喘药
药用部分
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 Zucc.的成熟果实。
动植物形态
多年生缠绕草本,全株无毛,有香气。茎细长,扭曲,有棱。叶片三角状狭卵形、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3~8厘米,宽2~4厘米,先端短锐尖或钝,基部心形。花单生于叶腋,花被斜喇叭状,长3~4厘米,花被管基部膨大成球形,中间收缩呈管状,上部逐渐扩大呈斜喇叭状,先端呈长尖尾;上部暗红色,下部绿色。蒴果近球形。种子扁平而薄,钝三角形或扇形,边缘有翅,淡棕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产地分布
生于山野树林下。主产于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收,干燥。
药材性状
卵圆形,长3~7厘米,直径2~4厘米。表面黄绿色、灰绿色或棕褐色,有纵棱线12条,由棱线分出多数横向平行的细脉纹。顶端平钝,基部有细长果梗,果皮轻而脆,易裂为6瓣。果梗也分裂为6条。果皮内表面平滑而带光泽,有横向脉纹。果实6室,每室种子多数。平叠整齐排列。种子扁平而薄,钝三角形或扇形。长6~10厘米,宽8~12厘米。边缘有翅,淡棕色。气特异,味微苦。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苦。归肺经、大肠经。
功效作用
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临床应用
用量3~9克。用治肺热咳嗽、痰中带血、肠热痔血、痔疮肿痛。
药理研究
对呼吸系统有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能增强免疫功能;还具有抗肿瘤、抑菌、降压、抗生育、舒张支气管、收缩平滑肌等作用。
化学成分
含马兜铃酸、马兜铃次酸、木兰花碱、木青香碱、马兜铃内酰胺、季铵生物碱等成分。
使用禁忌
本品味苦而寒,内服过量,可致呕吐,虚寒咳喘及脾弱便泄者慎服。
配伍药方
①治久嗽不愈:马兜铃15克,蒌仁霜6克,北五味子3克。俱炒共为末,每服3克,早晚食后白汤调送。(《本草汇言》)
②治血痔诸瘘疮:马兜铃30克,甘草15克,怀生地、干白术各60克。作五剂,水煎服。(《本草汇言》)
③治久水,腹肚如大鼓者:水煮马兜铃服之。(《千金要方》)
④治肺气热闭,下为癃闭或为淋涩:马兜铃、怀生地各9克,生甘草3克,茯苓、木通、灯芯草各4.5克。水煎服。(《本草汇言》)
⑤治心痛:大马兜铃一个,灯上烧存性,为末,温酒服。(《摘玄方》)
相关中药材推荐

重楼 chóng lóu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昆布 kūn bù
软坚散结、消痰、利水。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半夏 bàn xià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温化寒痰药。

川乌 chuān wū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散寒药。

白屈菜 bái qū cài
破瘀止血、解痉止痛,止咳平喘。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海桐皮 hǎi tóng pí
祛风湿、通经络、止痛。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荜茇 bì bá
温中散寒、下气止痛。属温里药。

大风艾 dà fēng ài
温中活血,调经,祛风除湿,杀虫。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散寒药。

三白草 sān bái cǎo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东风橘 dōng fēng jú
祛风解表、化痰止咳、理气止痛。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